(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1.加强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落实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组会议27次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议事决策。办党组接受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立行立改。
2.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问题整改检视、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4次,党组会开展理论学习18次。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1次,组织开展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学习1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3.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时完成党总支、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会换届。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双建双促”,组织党员开展政治体检,创建“四强”党支部。深入开展“提振精气神 走好第一方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先锋行动”,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明确攻坚任务。持续深化打造“凝聚‘志’力量 弘扬‘邕’文化”党建品牌。加强与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模范单位交流学习。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抓好党建带群建工作,指导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结对联系社区、定点帮扶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次。
4.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持续深化纠“四风” 工作。开展地方志行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杜绝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整治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背后“四风”问题,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转作风、治歪风、树新风,班子成员与党员干部开展提醒谈话6人次。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次。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读书班(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3次,组织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1次,召开警示教育会议1次。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抓好廉洁教育。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完善、更新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开展廉政警示案例通报教育4次,开展节日廉政工作提醒5次。
6.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到定点帮扶村八德村开展党组织联建共建活动5次。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党建业务指导。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评反馈问题整改进行研究、指导。
(二)以“勇创一流”为目标,推动地方志主责主业再上台阶
1.稳步推进志书编修。一是开展扶贫志编纂。举办2期培训会:对70家承编单位编写人员开展资料收集与整理培训;召集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等12个单位23名编写人员进行小规模、针对性指导培训。落实扶贫志重点编纂任务编纂外包服务事项。落实“点对点”指导和资料审查制度,审编结合,完成55个单位初稿编辑,完成进度78.57%,并反馈承编单位补充完善。二是推进镇村志编修。印发《南宁市方志办关于推进镇村志编修的指导意见》,摸排全市镇村志编修情况,深入调研指导。三是主动申报广西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获自治区地方志办批准。四是参加自治区地方志办《广西边务志》《平陆运河——共和国第一条通江达海运河》编纂。
2.积极推进年鉴编纂和质量建设。一是推进《南宁年鉴(2024)》《南宁图鉴(2024)》编纂。截至6月30日,《南宁年鉴(2024)》完成分目216个,完成任务量68%;《南宁图鉴(2024)》形成集中校对稿;夯实资料基础,提升资政辅治时效,编纂发布“每周南宁”20期、“月鉴南宁”1期。二是申报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办党组书记、主任黄汉锋在第九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上作《锲而不舍 追求卓越 勇创精品年鉴区域》申报汇报;制定《南宁市推进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区域试点标准启动工作。三是打造“精品年鉴群”。印发《南宁市方志办落实广西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推动自治区、市、县三级合力打造“中国精品年鉴”。印发《南宁市县(市、区)综合年鉴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南宁市提升县(市、区)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定点联系工作方案》,完成县(市、区)年鉴框架审查,跟踪审查意见落地。协助《良庆年鉴(2024)》申报创建中国精品年鉴。对12个县(市、区)开展精品年鉴实务培训,派员到青秀区、兴宁区开展编纂业务培训。
3.推进《南宁通史》编纂出版进度。督促做好《南宁通史》近现代卷、当代上卷、当代下卷修改完善。
4.常态化收集地方志资料年报。完成2022年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整理入库;梳理130个承报单位2023年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提纲,印发征集通知。
5.做好方志馆日常运行维护。与南宁市图书馆抓好“南宁市图书馆方志分馆”共建维护。采购中国名镇名村志、精品年鉴、精品地情资料书籍116册,交流全国各地地方志书籍近180册,入库《南宁通史》1500册。做好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及馆藏书库日常管理,接待群众查阅资料8批次15人。开展方志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6.持续做好信息化建设。截至6月30日,南宁地情网更新信息555条(篇),政务网站更新387条;“方志南宁”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累计547条,其中发布原创信息199条;实时开展网站监测,及时处理网站漏洞3个,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7.深入推进方志理论研究和资政辅治工作。《南宁方志》实行改版、扩容、提质,编印2期;《南宁地情参阅》编印1期,组稿1期。制定《关于强化新时代地方志资政辅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资政辅治工作部置会1次、资政文稿交流研讨会5次,完成资政文稿初稿11篇。向市委信息办报送信息9条,获采用1条;向市政府信息办报送信息5条,获采用4条;向市委信息办报送《南宁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向市委宣传部报送《博览南宁—南宁历史文化丛书》相关稿件;参加城区道路及桥梁命名工作协调会、武鸣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专家论证会等4次并提出意见建议。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关文件精神,配合牵头单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相关展陈设计布展提供地情咨询服务,参加全市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相关会议4次。与市社科联共同牵头组建南宁市历史文化研究联盟,完成两批次11家单位签约。
8.加大方志文化宣传和推广。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南宁三中高中部青山校区、南宁三中高中部五象校区、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设立方志驿站4家,开展《南宁通史(古代卷)》推介和方志文化宣讲。优化宣讲选题及课件,开展南宁历史文化宣讲27次。开展方志文化“六进”活动17次,赠送方志书籍300余册。联合南宁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举办首次南宁历史文化大讲堂。制作发布“方志南宁小故事”6期、“邕有乡情”之中国传统村落——上林县古民庄视频1期。
9.做好综合行政工作。与市政府办联合开展上半年地方志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做好人事、绩效、平安南宁、保密、档案、政务公开、普法、节能减排、财务、老干部、工会、妇委会等各项综合事务工作。